王久高:组织力、政党组织力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内涵考辨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系统地辨析组织与组织力、政党与政党组织力、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相关知识与概念,指出政党组织力的概念很难概括政党的领导力或执政力,而只能是其领导力或执政力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即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和整合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组织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力量,它一般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引力、群众动员力、组织驾驭力、社会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组织力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性出发,侧重指向党的基层组织。

[关键词]组织力;政党组织力;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内涵;考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个管理学的概念,组织力被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概念体系和建设体系之中,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创新和亮点。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都强调了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问题,组织力业已成为学界、理论界以及党务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因此,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学术研究应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旨在考辨组织力、政党组织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以期为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提供管窥之见。

  一、组织与组织力
  组织理论是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效率低下、劳资关系紧张等新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资矛盾,成为当时一些人们新的思考,由此诞生了西方组织理论学派。西方组织理论大体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学派注重研究组织的原则、结构、职能等,主张对组织进行“科学管理”,提出了“科学”“协调”“合作”“最高的效率”“最高的产量”“计件工资制”等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等。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将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来研究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关系。它克服了古典组织理论的不足,从以研究组织结构为主转到以研究人及其活动过程为主,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以及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现代组织理论既从宏观上分析组织的整体结构、运行机制等,也注重人的行为、外部环境等对组织效率的影响,运用系统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权变观等来研究组织。纵观组织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组织的认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在人类早期活动中,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成为组织的最初雏形。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知识的提升,人们开始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原则等,采取某种方式建立组织或形成集团。美国的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尼认为,组织是特定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并一起努力实现目标的形式。组织内部全部关系有效协调,这个组织才能称为有效率的组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是有意识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活动和力量加以协调的体系。一个组织的成立需要三个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而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因此,按照西方管理学的原理,组织就是一些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则、程序、结构和秩序等,努力协作以实现目标的一种体系、形式或集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构成了社会的细胞。
  组织力是与管理学中“组织”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按照西方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来理解,组织力就是组织高效协作以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或力量。在英文词汇中,表示“能力”“才能”“潜能”的相近词汇有“ability” (才能、能力)、“capability”(潜能、能力)、“competency ”(能力、胜任)。表示“力量”的词汇有“power”(权力、控制力、影响力)、“force”(力量、武力、暴力、强大效力)、“strength”(力量、力气、体力、毅力)。但是,“能力”和“力量”的具体内涵是有差别的,“能力”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具有的某方面的才能、才华、禀赋、潜能等,或所具有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社会、思维水平的度量。“力量”一词一般有三种释义:一是指“力气”“气力”,多指物理方面产生的力量,英文为“physical strength”;二是指“能力”“军事力量”,相当于英文“capability”,如“国防力量”(defense capability)、“尽一切力量去完成任务”;三是指强大的性质或程度,或产生某一效果的能力,或某一势力或影响的来源,如“政治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相当于英文“force”“power”“strength”。一般而言,“能力”会产生“力量”,但“力量”并非都是由“能力”产生;“能力”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才能、潜能,“力量”是一种综合因素的表现;“能力”是一种前提,“力量”是一种结果。因此,“力量”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或深于“能力”。那么,组织力的“力”到底是侧重于“能力”还是“力量”?笔者认为应该侧重于“力量”,即组织所具有的高效协作以顺利实现目标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包含着能力在内的各种要素之个体独自的作用,又包含着各要素彼此协作产生的新的合力作用。因此,组织力英文一般翻译为“organizational strength(power、force)”。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组织力就是组织结构构造维持稳定、延续和发展的能力 {1}。这主要从组织结构或者说结构学的角度来界定的。从管理学角度,组织力本质上指组织所具有的高效协调合作以顺利实现目标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由多种要素构成。当然,对于组织力的构成要素,有人认为包括精神力、凝聚力、领导力、结构力、管理力、团队力、绩效力、设计力、激励力、文化力、变革力 {2};有人认为包括经营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文化力{3};还有人认为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力和组织传播力{4}。由于对组织力研究的学科视角不同,以及对其具体内涵理解的角度也不一,因此学者们对组织力的构成要素产生较大的分歧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政党与政党组织力
  与一般的组织不同,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它对国家、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影响非同一般。但是,西方政治家或政治学者关于政党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有着很大区别。如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认为,政党是一些人基于一些一致同意的原则组织起来,并用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国家利益的团体 {5};意大利政治学者乔万尼·萨托利认为,政党是被官方认定在选举中提出候选人、并能够通过选举把候选人安置到公共职位上去的政治集团{6}。一些西方学者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界定政党的本质、内涵、功能等,否定政党的阶级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纲领的政治组织。国内绝大多数学者坚持政党具有阶级性和旨在夺取或参与政权的观点,但也有学者主张将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要素融入政党的内涵之中。总之,中外政治家、理论家和学者关于政党的内涵和本质等问题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普遍承认,政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与之相匹配。政党政治成为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一种普遍政治活动。作为一种政治组织,政党与权力的关系也非同一般。美国学者哈维·福格森在《组织与国民权力》一书中指出:“一切权力产生于组织,一切组织的目的,乃在谋求其权力。……一切政治力量,均必依赖与出自于组织。”{7}也就是说,组织自有组织的权威和力量,包括政党在内的各种政治组织有着自己的权威和力量。这些权威和力量,构成了政党组织力的源泉。
  那么,什么是政党组织力?众所周知,政党与一般的组织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同。政党最主要目标是参与或执掌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纲领,这是任何一种组织都难以超越的目标。政党的目标追求和实践活动涉及对国家权力的掌控与运用,以及对整个国家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领导与治理。这一切对政党的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对自身组织体系的科学构建和高效协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非一般的组织能与之相比。因此,在研究政党组织力时,切忌把政党这种特殊的政治组织与一般的企业组织、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等进行简单的类比研究。因为对于后者,这些组织的活动空间和社会场域有一定的限制,与外界的对接也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和一定的范围。故组织力这个概念也许能够囊括这个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所要求的能力或力量。但是,政党不仅要领导和管理自己的组织成员,还要带领组织成员去管理国家和社会等,组织力这个概念很难囊括政党所具备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内涵。相对于政党所必备的非凡的领导力、执政力等,政党组织力只是其综合能力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政党组织力,指的是政党组织高效协作以提升其领导力或执政力的一种力量。也就是说,政党组织力是政党所具有的特殊的综合力量中的一种,是政党内在的组织要素高效协作所产生的一种力量。不能把政党组织力看作政党唯一固有的总力量,它只能是一个次层次的力量要素,是政党力量的一个部分,而不能囊括它的整体力量。西方学者由于陷入套用管理学的理论来阐释政党组织力的误区,结果深深感觉研究政党组织力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因为很少有学者真正解释清楚了政党组织力到底是什么。
三、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

  组织力虽说是西方管理学的一个概念,但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文件中就出现过组织力一词,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关于组织力的不同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或语境中,关于组织力的对象和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阐释。

  (一)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组织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不同于其他阶级的一个鲜明特点就在于它的“组织性”。1906年12月,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8}像中国共产党等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它的发展和革命目标的实现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注重工人阶级的组织力。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指出:“所以工人们时常要记得他们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训练自己的组织力和战斗力。”{9}1926年1月3日,邓中夏在《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欢迎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答词》一文中指出:“只有容许改善经济条件的阶级斗争,可以使工人运动更加进展,工人组织力与战斗力更加雄厚。”{10} 综上所述,党的早期领导人强调的组织力,指的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即工人阶级组织自己的能力以及组织起来所具有的革命力量。

  (二)党的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常注重工人阶级组织力的同时也注重党的组织力,同时发现党一直存在着组织力薄弱的问题。1926年6月,恽代英在《五卅运动》一文中指出:“革命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前年的党,虽在学生、工人中,有区分部的组织,但上海八十几个学校,仅有二十几个学校的区分部,这可以表现组织力的薄弱。”{11}在这里,恽代英直接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存在着领导和组织工人群众的能力较薄弱的问题。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由于革命实践经验不足,尚不具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熟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能力,因此在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方面尚有许多不足,这也成为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给毛泽东、朱德等的信》中指出,“故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健全起来”{12}。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此时党中央对党的组织力较弱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因此,到1930年3月18日,红军总前委发出的《前委通告(第三号)》指出:“红军到了这些县内,要有计划地帮助原有红色区域的党及群众去组织政权,建设武装,分配土地,加强党与团体的组织力和战斗力。”{13}这份通告提到了“组织政权”问题,强调要加强党和团体的组织力。显然,这里的党的组织力,指的是党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能力。

  (三)“革命的组织力”和“政治组织力”

  一些党的早期领导人除了注重中国工人阶级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问题,还提出关于组织力的其他概念。1930年9月,党的扩大的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党在苏维埃区域要反对农民群众中散乱无组织的倾向反映到党里来,并且党还应教育和领导群众,使他们能逐渐习惯于无产阶级的原则,习惯于苏维埃政权的使用,以加强革命的组织力。”{14}这里的“革命的组织力”泛指一切革命的主体组织起来所形成的革命力量,强调农民等非无产阶级要有严格的革命组织性。没有这种组织性,就不会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了日本和中国“政治组织力”的强弱对中日战争的影响。他指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15}这里的中日“政治组织力”,指的是两国政府的政治动员、政治宣传、政治组织的能力和力量。

  (四)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了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问题。2014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16}在这里,习近平论述了党的组织与党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指出组织能使力量倍增。2016年2月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指出,要“必须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17}。习近平正式提到基层组织组织力问题,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激活起来,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8}这是习近平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最为完整的一段论述。论述强调了两点: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和重要任务;二是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引作用,指明了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重要区别。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19}在这里,习近平强调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目的。

  纵观习近平对党的组织和组织力的论述,可以得到三点认识:一是党的组织对党的发展非常重要,组织可以使党的力量倍增;二是党的组织力主要指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三是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建设,应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领引作用。

  通过上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组织力的表述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组织力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的语境中,组织力不是某个组织固有的,它可以是某个阶级的组织力,也可以是党的组织力,还可以是革命的组织力、国家政治的组织力。由于组织力的主体不同,它的具体内涵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包含着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所产生的综合力量。从政党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组织力更多的是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具有特殊的组织性和超强的组织能力这一点来阐释的,而且侧重指向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和整合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组织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力量。它一般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引力、群众动员力、组织驾驭力、社会号召力。

结语

  组织力是源于西方管理学的一个概念。从组织学或管理学的角度而言,组织力的提出无疑丰富了组织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同时也对各类组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政党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当学者从组织力的理论和方法等来研究政党时,虽然拓展了政党研究的视角,但中外学者关于政党组织力的研究取得的成就总体上并不令人满意。尤其中国共产党等无产阶级政党与西方民主政治下产生的政党有着本质的不同,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力时,不可简单套用西方管理学的组织理论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及其组织力,而只能借鉴其中的一些理论或方法。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组织力,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性出发,侧重指向党的基层组织。这主要是从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职责等出发考虑的,与基层党组织动员、组织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工作职能相匹配。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因其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功能和职责与基层党组织有较大的区别,故不可将组织力概念泛用到党的一切组织之中。

 

  注释:

  {1}{2}倪健民.组织力[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3}程涛、张韵轩.组织力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10).

  {4}王静、张霁.组织结构与组织力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6).

  {5}[英]艾伦·韦尔著,谢峰译.政党与政党制度[M].北京: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2011.

  {6}[意]乔万尼·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6.

  {7}转引自赵晓呼.政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94.

  {8}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4.

  {10}邓中夏.邓中夏全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41.

  {11}恽代英.恽代英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六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4.

  {13}{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七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4,497.

  {1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77.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95.

  {1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6.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19}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12.

 

作者简介:王久高,betway唯一官方网站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