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斌:列宁帝国主义论之价值澄明的三重维度

[内容提要]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价值问题,是近年国内外学界探讨的热点,也是各种争议的焦点,亟待我们做积极回应。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大价值可以在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得到透彻的澄明它在科学回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列宁路径”,在批判地考察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帝国主义理论中实现了理论超越,彰显了重大的理论原创性它在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指导十月革命夺取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理论基础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的干部必读经典,发挥了重大历史影响力;理论内核在深刻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垄断本质、基本矛盾历史趋势等方面依然有效,具有强大的现实解释力。

 

[关 键 词]列宁主义;帝国主义论;价值澄明

 

一、引言:亟待回应的热门议题

近年来,人们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关注热度持续不减。其中,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价值问题上,国内外学界存在歧见。

(1)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否具有理论贡献?这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近年来引起的讨论却不少。其中,英国学者安东尼·布鲁厄否定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贡献,认为它“来源于希法亭、布哈林和霍布森”,“没有为帝国主义理论增添多少东西。”[1](p118)对此,美国学者詹姆斯·布劳特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这一理论超越了希法亭、霍布森等人的理论,“显然具有原创性”。[2](p382-393)国内学者在此问题上普遍持肯定态度,其中,有学者指出,“列宁帝国主义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逻辑和运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从批判逻辑、解释逻辑和建构逻辑层面,实现了理论与思想的升华,具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创性。”[3]可以说,这种观点较具代表性。当然,有学者在表明肯定态度的同时提出,“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独创性”,苏东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一直将其“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空前绝后’的经典文本。”[4]

(2)列宁帝国主义论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就它对列宁主义的影响而言,肯定者认为,“列宁的全部事业的基石就是帝国主义理论。”[5](p128)而质疑者提出,“尽管它享有很好的声誉,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的最有说服力的著作。”[6](p134)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而言,肯定者认为,它为一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有力解释。[7](p3119-3123)有学者则主张分时段来看,“在某种意义上,这本小册子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者在战争期间的争论,也没有在第二国际的分裂中起任何作用。但是,在其后的70年中,它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资本主义看法的形成,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6](p134)

(3)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否可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肯定者认为,“无论在形式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帝国主义的垄断实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垄断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金融资本仍旧支配其全部经济生活。”[8]从这种意义上说,列宁帝国主义论对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有质疑者提出,列宁的分析框架在1914-1945年始终是有效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势变化削弱了其当代解释力。[9](p29-46)希法亭、列宁等人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已经不适用于跨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10](p316-328)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列宁帝国主义论总体上基本正确并且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但这一理论过分强调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和停滞,忽视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功能;过高估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而忽略了社会改良的作用。[11](p134)总之,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价值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鉴于这一问题引起关注的广泛性和当前存在的争议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点理论回应。

 

 

二、价值澄明维度之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原创性

考察一种理论的原创性,应该将之与前人和他人的有关理论作比较。从这种意义上说,只有将列宁帝国主义论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史之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在科学回答时代之问过程中开拓“列宁路径”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史上,《资本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12](p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在自由竞争充分展开的基础上产生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面对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如何对时代的本质及无产阶级的出路等时代之问作出科学回答,成为当时摆在马克思主义面前的重大课题。希法亭是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内较早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理论家,他在《金融资本》中对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但是由于在方法论上受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其思想贯穿着流通决定论的错误。[13](p70-71)较之希法亭而言,考茨基的帝国主义理论则在错误的道路上滑得更远。因此,运用《资本论》的方法论,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科学分析,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列宁的身上。

在此前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进行理论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就潜心研究唯物辩证法,着力提升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列宁看来,《资本论》不只是将人类社会一般规律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它还蕴含着分析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深刻逻辑。“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14](p290)那么,《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概而言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抽象出“商品”这一逻辑起点,然后从商品的内部矛盾入手、以“剩余价值”作为核心范畴,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经过认真的方法论准备,列宁对《资本论》的逻辑有深切的把握。1915年,他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说:“开始是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常见的、最直接的‘存在’:个别的商品(政治经济学中的‘存在’)。把它作为社会关系来加以分析。两重分析:演绎的和归纳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价值形式)。”[14](p291)这一论述,表明了列宁对《资本论》逻辑的深刻把握。那么,列宁是如何运用《资本论》的逻辑来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呢?他主要是“根据无可争辩的资产阶级统计的综合材料和各国资产阶级学者的自白,来说明20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15](p577)。列宁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紧紧围绕“垄断”这个核心范畴,通过“研究帝国主义的经济,分析这个‘变速箱’的各个组成部分,把握走向灭亡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的全世界情形”,在此基础上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问题,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一般的特别是俄国的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应该用什么形式来进行的问题。”[16](p288)

总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列宁创造性地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深刻论证了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腐朽性、过渡性,科学预测到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回答了马克思、恩格斯不曾遇到过的新的时代问题,“创立了以资本集中为始基范畴、以垄断为核心范畴的关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列宁路径’。”[17]

2.在批判霍布森等人的理论错误过程中实现理论超越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并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帝国主义理论,其中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的理论较为流行。正是在对这些理论家的帝国主义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的过程中,列宁体现出独到的理论智慧,实现了重要的理论超越。

(1)深刻分析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现代帝国主义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产生?对于这个问题,霍布森给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答案。他认为,帝国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生产过剩和资金过剩有关,“过多产品无法销售引起的周期性贸易衰退是这场运动的经济根源。”[18](p79)希法亭敏锐注意到金融资本这一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现象,但是,他未能揭示垄断在金融资本形成的作用,而是陷入流通决定论,沉醉于“探索那种作为资本主义信用最终取得对社会进程的统治的力量,如何由流通本身中成长起来的秘密。”[19](p57)考茨基将工业地区与农业地区的矛盾视为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将帝国主义归结为“资本主义工业民族在不断扩大同它有交换关系的农业地区的意图”的表现。[20](p12)

针对这些思想错误,列宁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在他看来,霍布森不敢承认帝国主义与垄断的内在联系,因此,他对帝国主义的批评只能是“一种‘天真的愿望’”[15](p672);不能像希法亭那样囿于货币和信用问题兜圈子,必须从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出发揭示金融资本的成因;考茨基错误地将帝国主义理解为工业资本发展的产物,而实际上帝国主义虽然同工业资本的发展有关,但是,“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15](p653)在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列宁明确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15](p588)

(2)深刻揭示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霍布森将帝国主义定位为“专制政治的扩张”,即一种对外政策。他批评这种公共政策是一种出于自私自利的“卑鄙选择”,它激发了国家身上遗留的动物生存竞争的野蛮和贪婪兽性,而“放弃了追求内在高尚品德的努力”。[18](p322)希法亭将帝国主义看作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这是他的敏锐之处。但是,他的流通决定论影响了他对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解。考茨基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而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本主义政策,即一种与自由贸易相对应的政策——“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征服和吞并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20](p2)

列宁对上述错误分别进行了批判。他反对霍布森停留在现象层面对帝国主义所作的政策界定,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强调要牢牢抓住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他指出希法亭金融资本定义的片面性,“就在于它没有指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了会导致而且已经导致垄断的高度。”[15](p612)列宁深刻指出,考茨基将帝国主义的政治同它的经济割裂开,把兼并解释为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这样一来,就掩盖了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就滑向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列宁有针对性地从基本特征、特殊阶段、世界体系等不同方面界定了帝国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他给出的最简洁、最通俗的帝国主义定义。

(3)科学研判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霍布森批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谴责“占有者”阶级的贪婪,希望改变“狗占马槽”这种“经济分配错谬”[16](p85),但又不敢触及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因而寄希望于社会改良。作为和平主义者,霍布森厌恶战争,幻想着国际帝国主义“欧洲联邦”的前景。考茨基认为经过世界大战以后,各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争霸的政策难以为继,为此他勾勒了“超帝国主义”的蓝图。相比之下,希法亭认识到金融资本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必然导致其在政治上的反动统治,进而必然激起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对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对帝国主义的回答,不可能是自由贸易,而只能是社会主义。”[19](p425)

列宁深刻指出,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引起的全面的反动和民族压迫的加强,催生了20世纪初期反对帝国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派。霍布森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不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寄希望于“占有者”阶级的道德觉悟,这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修改帝国主义的基础不过是一种欺骗,是一种天真的愿望。”[15](p671)对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列宁指出这是一种以科学性和国际性伪装起来的社会沙文主义理论,从理论来源上讲就是此前霍布森称作“国际帝国主义”的那个东西。在列宁看来,考茨基的这种理论往往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招牌,“现在已成为对工人的最大的欺骗和妨害工人运动的最大的障碍了。”[15](p504)对于希法亭预测的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列宁毫无疑问是赞同的。当然,仅仅在理论上指出这种前途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要在实践中为此展开不懈的斗争。就此而论,列宁在理论的彻底性和革命的坚定性上无疑超越了希法亭。

列宁曾经评价说,马克思将既有的思想建树“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21](p284-285)毫无疑问,列宁帝国主义论正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列宁认真研究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借鉴吸收了霍布森关于帝国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希法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等分析中的合理观点,深刻批判了他们在帝国主义的产生根源、经济实质、历史趋势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得出了霍布森因为小资产阶级的、希法亭因为调和主义的、考茨基因为机会主义的狭隘或偏见所不能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价值澄明维度之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历史影响力

从历史影响力方面评价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价值,可以从它对列宁主义、对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

1.帝国主义论之于列宁主义的意义

对于这个学界存在歧见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斯大林等人的有关论争中得到一些启发。斯大林曾说,“叙述列宁主义就是叙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因而自然和列宁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贡献。”[22](p184)应该说,这一观点至今看来也是能够成立的。那么,当时苏联是如何叙述列宁主义的呢?众所周知,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公开抨击过季诺维也夫。后者曾经做过如下的界定:“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2](p396)斯大林毫不客气地指出,季诺维也夫这样做,是把俄国的落后性、农民性放到列宁主义的定义中去,结果片面强调了俄国的特殊性。因此,斯大林明确给出了自己的界定:“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22](p185)对比两人的定义不难发现,虽然两人强调的列宁主义的重点有不同——季诺维也夫强调民族性,斯大林强调国际性,但是,两人的定义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帝国主义。由此可见,两人都很看重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之于列宁主义的重大意义。当然,两人的定义都带有历史的印记和各自的偏颇。值得注意的是,在《论列宁》《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中,斯大林在分析列宁主义的理论贡献时,他都将帝国主义论放在开始的理论基础部分予以阐释。

有国内学者提出,“在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他关于‘讲求实际’的理论、关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特殊性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属于基础性理论,反映了列宁主义的方法论。”[23]对于这一观点,我们表示赞同,同时认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还可以适当突出帝国主义论的基础地位。关于帝国主义研究的重要性,列宁在《为尼·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写的序言》中有过分析,他说:“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形式变化的经济科学领域中,帝国主义问题不但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24](p140)就此而言,尼尔·哈丁说的也许不无道理——相对于那些社会主义改良主义者而言,“列宁几乎独自复兴了一种作为革命性理论和革命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的全部事业的基石就是帝国主义理论。”[5](p128)

2.帝国主义论之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发生的,其理论准备是丰富的,其中,一国胜利论是其直接的理论指导,帝国主义论则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一国胜利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帝国主义论、十月革命等,构成一个逻辑链条。在19世纪50年代前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的发展状态,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取得胜利。那么,在帝国主义战争爆发的情况下,俄国革命道路有无可能表现出新的特点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就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他加紧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希望以此指引俄国革命。在研究过程中,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这一思想突破首先是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实现的,继而在1916年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列宁的有关分析表明,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跳跃式发展和老牌帝国主义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因而使得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而战争又使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因而在帝国主义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这就使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成为可能。其中的逻辑链条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帝国主义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一国胜利论®十月革命。

也许有人会说,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1916年写作、1917年问世的,它怎么为此前的一国胜利论提供理论支撑?事实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关注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到深入这种新现象背后的本质、从阐发帝国主义的个别特征到逐渐概括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发展过程。在1895-1913年写作的一些著作中,列宁对帝国主义问题有过一些零星片段的论述,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某些特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从经济实质上评价战争的性质及其根源,列宁加紧了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既是这一发展过程最后的理论升华,也是列宁集中精力系统研究的科学结晶。这表明,研究列宁帝国主义论,在文本上不应囿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而应将该书和其他相关文章看成一个理论整体。[2](p382-393)以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帝国主义论对一国胜利论的理论支撑作用。

3.帝国主义论对中国党员干部的广泛影响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这一术语由西方传入中国。那时候人们对“帝国主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将其大致等同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中国民众对“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等术语的认知,是随着列宁帝国主义论在中国的传播而趋于正解、逐渐加深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由此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从它在党员干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中的地位略加考察。

重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始终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那么多,党员干部各项工作任务重,如何有效推进他们的经典著作学习呢?毛泽东亲自关心篇目选择问题。在延安整风过程中,中央组织出版了“干部必读”系列书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被列入其中。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期间,毛泽东再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并将全党干部必读的马列原著增加为12本,其中就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央规定了严格的干部学习制度。1963年7月,为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毛泽东强调:党的高中级干部要挤出时间阅读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同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请示报告及供干部选读的30本著作目录。其中,《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再次被列入目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大力倡导全党加强理论学习。他严肃批评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的现象,强调任何理论问题都有一个本源的问题。“当然,对于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有发展,例如关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但是,《资本论》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经把关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解决了。”[25](p2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专门提到“列宁写的《帝国主义论》”[26](p1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2](p26)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作为经久不衰的干部读本,对于党员干部夯实理论素养、提高政治辨别力、指导实际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它的中国意义。

 

四、价值澄明维度之三: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现实解释力

探讨一种理论是否具有时代性、现实性,首先应该有一个标准。如果标准不一,答案自然不同;如果缺少标准,难免各说各话,争论实际上没有意义。在我们看来,研判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性,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时代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理论针对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还管不管用。以此来衡量列宁帝国主义论,可以得到如下分析。

1.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仍然是垄断

列宁所处的时代,世界资本主义总体上处于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基本完成的时期,是帝国主义战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迎来有利时机并能在个别国家取得胜利的时期,也是世界在局部地区开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时至今日,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27](p66)从世界范围看,今天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国际垄断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资本主义仍然占据优势的时期。全球化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等,是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称谓。尽管具体叫法不一,但是这些都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无论当代资本主义在具体形态、个别特征上怎么变,但归根到底并未改变垄断这一基本特征和经济实质。相反,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垄断的势头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增强。从牙膏、香皂等简单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再到大飞机这样的航空产品,长期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的都是少数几家国际品牌。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日益增强。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埃及著名学者阿明指出,“当前的世界体系(‘帝国’)并没有减少帝国主义的色彩,反而比过去更具帝国主义色彩。”[28]总的来看,以小时代和大视野分别来看,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同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既有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有相对不变的地方。[29]评判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价值,必须把握世界资本主义之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

2.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既然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那么,它就不可能克服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当前,无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等各种矛盾交织,并且表现出特殊而复杂的样态。“99%反对1%”、西方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对一些拉美国家的封锁与制裁,等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各种景象对此给予了充分证明。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本性。尽管近几十年世界上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没有放松对世界的控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列宁所描述的状态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15](p578-57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改变了过去以武力手段为主的策略,转而采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软硬兼施地利用颜色革命、民主输出、军事威胁等多种手段,诱迫发展中国家落入其陷阱,实现其国际垄断统治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关于帝国主义的新提法、新概括,诸如生态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帝国主义等,正是对这些现象的特殊反映。以此为主题的各种新的帝国主义理论也因此大为流行,它们在理论内容、表达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列宁帝国主义论有所不同,其中有的差异看似还不小,但是,它们大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影响。

例如,近年来,美国学者戴维·哈维的著作《新帝国主义》颇为流行。哈维在该书中建构了一个新帝国主义的概念框架,解析了剥夺性积累。在哈维看来,资本主义何以能存活如此之久“实在是需要加以剖析的一个谜题”,列宁和卢森堡给出的答案在解决程度上虽然有限,但是他们“都认为帝国主义——全球空间生产和利用的一种特定形式——就是这个谜题的答案”[30](p52)。哈维通过分析权力的领土逻辑与权力的资本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界定新帝国主义,认为它是“国家和帝国的政治”和“资本积累的分子化过程”相互融合的产物。从这些话语表达和分析框架来看,我们可以依稀辨认出列宁的身影。这表明,列宁帝国主义论所针对的时代课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即帝国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加深,帝国主义的国际剥削依然存在并且采取了新的形式。

3.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内核依然有效

判断一个既有的理论是否“过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观点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具有内在的“硬核”部分、中间保护层的“辅助假说”部分以及外围“证据”部分。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有效,主要看该理论内核的解释力。[31](p56-57)据此观点,纵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及相关笔记、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垄断”是其核心范畴,“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其核心结论,唯物辩证法是其基本方法。只要当代资本主义的垄断本质不变,只要垄断资本主义必将朝着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辩证特性不变,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内核就依然有效。

针对所谓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否过时的质疑,邓小平曾深刻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对时代的分析……我们的观点概括地说,列宁的论断并没有过时,帝国主义的特征没有改变。”[32](p1562)“八九风波”之后,对于这个问题,陈云也曾深刻指出,“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和侵略别国、互相争霸的本质,是不是过时了?我看,没有过时。……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33](p370)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当今世界的时代问题与列宁那个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苛求从他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4](p291)

 

五、结语:穿越历史的思想光芒

在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重温他的帝国主义论,感受其穿越历史的思想光芒、永具魅力的逻辑力量,无疑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1)理性对待关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不同评价。人们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价值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评价,历来都很复杂,往往难以取得一致意见。这其中存在着评价的主体性问题,即评价者总是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考量评价对象,总会带着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带着自己的需要、情感和兴趣,并且依赖于自身的知识背景、专业素养和对象把握,因而评价的结果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不同评价,既有学术观点不同的因素,反映不同的专业角度、认识程度,也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因素,反映不同的评价立场、价值取向。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看法,自然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来砥砺切磋。对于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取向,应该保持我们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列宁曾经引用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对于那些按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标准来判断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连听都不愿听,就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驳倒,已经被消灭。”[15](p1)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15](p309)对于那些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种种意识形态“审判”,我们自然也应该保持这样的清醒。

(2)深刻认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大价值。列宁帝国主义论具有多维的重大价值,理论原创性、历史影响力、现实解释力只是其中的几个认识维度。恩格斯在1883年9月致考茨基的信中曾说,“一般说来,在所有这些范围如此之广和材料如此之多的科学研究中,要取得某些真正的成就,只有经过多年的工作才是可能的……要把全部材料一下子掌握住,并用新的方法加以系统化,这只有在充分加工之后才是可能的,否则像《资本论》这样的著作就会是很多很多的了。”[35](p61)这段话是就《资本论》的研究而言的,在一定的意义上也适用于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评价。为了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考查过多种文字出版的各种书籍、学术论文、报刊文章和统计资料,他的阅读摘录及思考形成了数十本读书笔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列宁科学把握占有材料与运用材料、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逻辑严谨与表达通俗等方面的辩证关系,终于完成了写作任务。不难想象,在广泛搜集材料、认真研究材料、用新的方法加以系统化等环节中,如果缺少或弱化了任一环节,就不会形成这一科学研究的经典名篇。这也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大价值,不仅要研究这一理论的思想和观点,还要研究这一理论的逻辑和方法;不仅要研究这一理论的最终代表作,还要研究这一理论的形成史。从一定意义上看,时至今日,人们在观察和思考当代资本主义问题时仍然不忘列宁帝国主义论,并不时拿出来公开讨论,最终态度无论是赞成或反对、维护或质疑,实际上都表明了它在思想史上的不可逾越性,这实则是其重大价值的另一种证明。

(3)让经典文献的思想光芒照亮现实。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6](p13)列宁在给帝国主义下定义时深刻认识到:“所有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一切方面的联系。”[15](p651)这表明,列宁并没有把自己对帝国主义的分析看成最高认识、最终结论。坚持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内核,同时根据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实现新的理论创造,无疑是对待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正确态度。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启迪,让经典文献的思想光芒照亮我们的前路。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一个批判性的考察[M].陆俊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2]J.M. Blaut,“Evaluating Imperialism”, in Science &Society,Vol.61,No.3,1997.

[3]姜安.列宁“帝国主义论”:历史争论与当代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4]姚顺良.第二国际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的当代审视——兼论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和缺陷[J].南京大学学报,2007,(1).

[5][英]尼尔·哈丁.列宁主义[M].张传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英]梅格纳德·德塞.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M].汪澄清译,郑一鸣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T.V. Sathyamurthy,“Marxism and Imperialism”,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 32,No.49,1997.

[8]李景治.列宁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6,(3).

[9]Prabhat Patnaik,“Lenin,Imperialism,and the First World War”,inSocial Scientist,Vol.42,Nos.7/8,2014.

[10]William I.Robinson,“Global Capitalism: The New Transnationalism and the Folly of Conventional Thinking”,in Science &Society,Vol.69,No.3,2005.

[11]刘维春.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再理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陈其人.帝国主义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4]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M].哲夫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顾海良.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的整体阐释及其意义——马克思《第六章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手稿研究[J].经济学家,2017,(10).

[18][英]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帝国主义[M].卢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9][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福民等译,王辅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0][德]卡尔·考茨基.帝国主义[M].史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

[2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3]俞良早.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J].洛阳大学学报,2001,(3).

[24]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8][埃及]萨米尔·阿明.帝国与大众[J].段欣毅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5).

[29]孙来斌.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2).

[30][美]戴维·哈维.新帝国主义[M].付克新译,吴默闻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1][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2]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3]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简介:孙来斌,betway唯一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原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3期,发表时个别地方略有改动。